一、培养目标
1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,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。
2、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,掌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;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;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,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。
3、掌握一门外国语,并能熟练地运用于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。
4、具有健康的体魄。
二、研究方向
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所属的研究方向、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向带头人见附表一。
三、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
1、以学分制为基础,学习年限为3年。总学分为32学分,其中必修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。必要时可以延期毕业时间,但最多不超过1年。其中,学位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,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位,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。学位课程的考核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,以百分制评定成绩。选修课视具体情况确定为考试还是考查,一般情况为考查。
2、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3个学期,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,完成规定学分方可申请论文答辩。
四、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
课程设置、学时分配及开课时间见附表二。
五、文献阅读
硕士研究生阅读本专业文献不少于40篇,并写出文献阅读报告,经指导教师批阅和考核小组考核确定是否合格。文献阅读报告应在第3学期末,完成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。
六、开题报告
通过文献阅读和学术调研,在导师的指导下硕士研究生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,并在第4学期初进行开题报告。按指定格式撰写开题报告并进行公开报告,由专业考核小组负责考核。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,然后方可进行论文工作,不合格者需要重作开题报告。
七、论文中期考核
在第5学期由专业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行中期考核,主要检查论文进度完成情况,并结合实际给予指导,对不合格者提出具体要求,并延期学位论文答辩。
八、论文工作
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,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至少1年。导师要全面掌握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度,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。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学校学位管理条例规定执行。
附表一
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
一级学科名称 |
交通运输工程 |
代 码 |
0823 |
二级学科名称 |
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|
代 码 |
082302 |
序号 |
研究方向 |
要内容简介 |
带头人 |
01 |
智能运输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 |
智能运输系统(ITS)是以协同学、人工智能和动态交通分配理论为基础,重点研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、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实施技术、数据库技术、传感器技术、移动通信技术;ITS的主要研究领域: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、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、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、商业车辆运营系统、电子收费系统、应急管理系统、自动公路系统等。 |
杨兆升 |
02 |
交通诱导系统 |
交通流诱导系统重点研究交通流量和路段行程时间预测理论和方法,综合运用检测、通信、计算机、控制、GPS、三维GIS和地图匹配(MM)等现代高新技术,动态地向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最优路径引导指令,通过对道路上的车流进行诱导,从而平衡路网车流在时空上的合理分配,提高道路网络匀速效率,缓解交通拥挤。 |
杨兆升
|
03 |
先进的交通电子通信系统(ATT) |
先进的交通电子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车载信息系统,在交通与通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,重点研究信息传输技术、网络技术、车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、指挥调度技术、移动目标通信技术、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等。 |
杨兆升
|
04 |
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|
以先进的电子技术、通信技术为基本,重点研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关键理论和实施技术,主要包括:公共交通网络优化模型、公交运营参数优化模型、站点客流集散量预测方法以及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技术等。 |
杨庆芳 |
05 |
交通控制 |
以交通流理论、优化理论为基础,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、检测技术、通信技术、控制技术等,研究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配时优化、动态模拟和系统集成理论和方法。 |
王殿海 |
06 |
交通组织及交通工程设施设计 |
以交通流理论、优化理论和控制理论为基础,以交通运行高效、安全为目标,研究交通流的宏观(以路网为基础)组织和微观(以交叉口为基础)组织理论及其模拟、评价方法,并研究实施交通流组织的工程设施配置方案。 |
王殿海 |
07 |
交通信息系统 |
以系统工程、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,综合运用检测、通信、人工智能、GIS等现代信息技术,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规划、设计与评价方法;研究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、传输、管理与智能化处理技术;研究道路交通事件判别与管理、大型活动交通组织与管理、交通需求管理等应用技术。 |
姜桂艳 |
08 |
交通安全与管理 |
交通安全与管理以交通工程学、事故力学和人机工程学为基础,应用信息技术、交通仿真技术、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技术,重点研究交通安全改善与评价、交通安全审计、交通灾害预警、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、交通事故重建、交通管理与法规。 |
姜桂艳 |
09 |
交通视频检测技术 |
以图像处理、模式识别、计算机视觉、智能计算、交通流与交通控制理论为基础,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、运动行为,实现混合交通流参数视频检测、交通视频监控、交通违章管理、交通事件检测与估计等。 |
曲昭伟 |